Yangming's Blog

beware the barrenness of a busy life

MySQL8——REDO无锁重构剖析

05 Aug 2019 » MySQL, InnoDB

image-20190619171105314

在上述LogBuffer的机制中,明显在多个UserThread写入的时候,存在一个竞争瓶颈。尤其是如果磁盘的写入速度比较快,导致磁盘在等待内存线程写入的竞争;这就大大限制了整个系统的写TPS。

在InnoDB中,每个页的变更由mtr来保证原子性;mtr提交的时候,首先在log_sys->mutex的互斥下,将自己的record写入到LogBuffer中,并更新全局lsn;然后在log_sys->flush_order_mutex的互斥下,将mtr相关的脏页,按顺序放到flushlist中。

  • 考虑这样一种情况:当t1得到flush_order_mutex,添加脏页的同时;t2请求flush_order_mutex,将会等待;为了保证总体的顺序,t2还持有mutex锁,那么此时其他的线程都要等待;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就下降了。

  • 另外,如果将这里的锁移除,就没有顺序性保证了。并且如果同时写可能有些在后面的先写完,这样就日志之间存在一些空洞,不能讲LogBuffer一起落盘;这里我们可以添加一些标记位,标明那些写完了。

内存拷贝的无锁优化

为了提高内存中的并发度,但是又必须保证整体的顺序;这里设计了一种LinkBuf的结构,保证落盘有序但是局部无序。基于此实现了一个LockFree的LogBuffer和RelaxedOrder的FlushLists;从而,减少了并发mtr提交时的锁同步代价。

LinkBuf结构

storage/innobase/include/ut0link_buf.h

image-20191016170806232

在8.0中,添加了一个新的数据结构:Link Buffer。

这是一个固定大小的环形缓存,每个slot中存储了link对象。link可以看做是[from, to]表示的一个区间,对于一个link:[from, to],通过from%m_capacity得到对应的slotindex,然后在该slot中存储了该区间的长度(to - from)。每个slot位置原子更新,整个数组循环重用;

另外,相应的线程负责遍历并清理用过的slot,在empty slot(slot中的val,即length=0,就是一个空slot,详情参考advance_tail_until函数)处会暂停遍历,并更新m_tail。此时,从头部开始可以将若干个小link整合成一个大link,如上图浅蓝色的部分。

在源码中,定义为一个模板,在log_sys应用中,有两个场景:

  • Link_buf<lsn_t> recent_written:LogBuffer的有序写入,在log_buffer_write_completed中,首先等待recent_written.has_space,然后recent_written.add_link。对应的在log_writer中,会推进recent_written的m_tail。
  • Link_buf<lsn_t> recent_closed:FlushList的有序写入,在mtr_commit中,先在log_wait_for_space_in_log_recent_closed等待recent_closed可以写入,然后add_dirty_blocks_to_flush_list。对应的在log_closer中,会推进recent_closed的m_tail。

写入LogBuffer:recent_written

该对象是跟踪已经写入到LogBuffer中的记录,解决mlog写盘的mutex竞争;通过该对象的tail,可以得知任何小于tail的记录已经写入完毕了。如果进行故障恢复,最远只会恢复到这里(当然前提是这里已经落盘);

线程——log_writer读取该结构上的tail,向前更新(下节)。

用户线程在写LogBuffer之前,先将sn向前推进,获得一个logbuffer的区间句柄(startsn,endsn,lockno),然后在获得的区间中进行写入。

Log_handle log_buffer_reserve(log_t &log, size_t len) {
...
/* Reserve space in sequence of data bytes: */
const sn_t start_sn = log.sn.fetch_add(len);
  ...
  }

LogBuffer主要承载mlog写入和log写盘。

  • write_lsn表示log已经写盘的位置(是否sync取决于提交参数,相应有个flushed_to_disk_lsn,暂不讨论)。
  • buf_ready_for_write_lsn(其实就是recent_written.tail())表示可以进行write的位置,该位置之前日志是连续的,之后会有空洞。
  • current_lsn,已经分配给某个mtr进行日志写入的最远位置。

image-20191016180050715

当前mtr0已经结束,在log_writer下一次写盘时,会尝试推进tail。那么就会推进到mtr0结束处。将此处的mtrrecordgroup刷盘。由于recent_written是有限大小的,因此会循环使用,并且如果新的mtr没有得到link,那么就会等linkbuf有空间才会写。

写入FlushList:recent_closed

该对象是为了解决5.7中log_sys->flush_order_mutex解决的问题。现在为提高整体的并发度,我们不在保证向flush_list中添加dirty_page是有按LSN有序的。但是还是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:

前提1:保证检查点正确性:当在某个LSN写入CHECKPOINT记录之后,表示最近修改LSN<该CHECKPOINT_LSN的内存脏页都已经落盘了。

前提2:保证数据页刷盘的顺序:始终从flush_list的最老元组开始刷盘,这样可以推进checkpoint_lsn(因为checkpoint_lsn和所有flush_list中的最老修改lsn相关)。

那么,为了保证以上前提,还要提高效率;这里利用recent_closed的结构,实现一个relaxed order flush lists,跟踪向flushlist中并发添加脏页的执行过程。

每次mtr_commit将日志写入到LogBuffer之后,会将mtr.start_lsn到mtr.end_lsn之间的脏页放到对应的flushlist中;在新的设计中,当用户线程需要拷贝脏页时,首先会确认recent_closed有空间(log_wait_for_space_in_log_recent_closed);直到start_lsn对应的slot可写后,用户线程才会将脏页放在对应的flushlist中。

我们将flushList中的最早添加的脏页的lsn称为last_lsn;由于一个page可能会被修改多次,其中记录了oldest_modification和newest_modification(但是bufferpool中的状态始终是page最新的状态),那么,5.7的flushlist中的每个page的oldest_modification >= last_lsn

image-20191016180343977

而在8.0的flushlist中,flushlist没有按照lsn的顺序添加,page的oldest_modification >= last_lsn-recent_close.capacity(可能recent_closed的最后一个mtr的dirtypage已经addtoflushlist了,但是之前的mtr的dirtypage还未addtoflushlist,如上图,只有mtr2的日志拷贝到flushlist中了,但是mtr2对应的lsn是最大的);这就意味着,在新的flushlist中,最早放到flushlist中的page的oldest_modification不是最小的,因此不能用这个oldest_modification作为checkpoint_lsn,而是要由oldest_modification-recent_closed->capacity作为checkpoint_lsn。

注意

这里由于由某lsn直接减去一个固定大小的值,不能保证checkpoint_lsn肯定是record的边界,有可能checkpoint指向record的中间,这里恢复的时候需要找到checkpoint_lsn后第一个record。

因此,主要的思想就是:在内存局部(recent_closed->capacity)是乱序的,但是整体上还是有序的,因此checkpoint_lsn可以向前推进,这能够保证前提2;并且可以用last_lsn-recent_closed->capacity作为候选的CHECKPOINT-LSN,这可以满足前提1

最后,在LinkBuf结构中,还有一个负责遍历的线程,这里就是log_closer。当mtr将start_lsn到end_lsn之间的脏页拷贝完之后,就会通知log_closer进行更新M。

因此,总结MySQL-8中的mtr提交过程如下:

  1. commit时,通过log_sys.sn预留LogBuffer的空间
  2. 将mtr_log中的redo record复制到LogBuffer中,然后得到start_lsn和end_lsn;
  3. 迭代recent_write的连续最大LSN
  4. 确认recent_closed是否可以插入(log_wait_for_space_in_log_recent_closed)
  5. 拷贝脏页
  6. 迭代recent_closed的连续最大LSN

专有线程异步操作

上面介绍了logfbuffer和flushlist的优化,下面介绍日志和数据的落盘的优化。

写出LogBuffer:commit flush

在事务提交的时候,一般要求日志必须落盘(除非重新设置了参数)。在5.7中,提交的时候由UserThread负责日志落盘。在8.0中,则是由专门的线程负责,如下图:

image-20190906174825675

  • log_writer:原来是由UserThread驱动的,每次将整个LogBuffer写出;现在只要LogBuffer中有数据可以写,专门的log_writer线程不断地将日志记录write到pagecache中;为了避免覆盖不完整的block,每次写都是写一个完整的block;同时更新write_lsn。

    image-20191016180843535

  • log_flusher:log_flusher不断的读取write_lsn,然后调用fil_flush_file_redo将日志落盘,同时更新flushed_to_disk_lsn。这样log_flusher和log_writer按照各自的速度同时运行,除了系统内核中的同步外(write_lsn的原子读写),没有同步操作。

  • log_flush_notifier:之前提交的时候,当前线程需要确认LogBuffer已经fsync到哪个位置,如果没有,就将LogBuffer落盘,然后等待;

    image-20190909203252074

    而现在用户线程提交的时候,会检查flushed_to_disk_lsn是否足够,如果不够,那么等待某个flush_events。如上图,这里的flush_event按照lsn的区间分成不同的块(默认INNODB_LOG_EVENTS_DEFAULT个),并可以循环利用;这样flushed_to_disk_lsn推进一块,就可以通知一部分线程commitOK,提高整体的扩展性,如下图。

    另外,如果你只关心write,那么就是由另一个log_write_notifier来通知,相应的用户线程等待write_events事件。

由于等待事件然后被唤醒的延迟高,这里默认使用spin-loop进行自旋等待。但是为了避免提高系统的CPU代价,添加了innodb_log_spin_cpu_abs_lwminnodb_log_spin_cpu_pct_hwm参数来控制CPU代价。

写出FlushList:dirtyPage flush

通过将脏页刷盘,可以将CHECKPOINT-LSN向前递进,从而回收redo日志。CHECKPOINT是由UserThread或者MasterThread来触发写。

8中,由一个专有线程log_checkpointer来负责CHECKPOINT操作,log_checkpointer根据多种条件,来决定写入下一个CHECKPOINT。

checkpoint LSN除了和上述提到的last_lsn - recent_closed.capacity(buffer中的最老修改)相关外,还和 recent_closed.tail() (flushlist中保证连续的lsn位置)以及logbuffer的flushed_to_disk_lsn(要保证日志先于数据刷盘)。

总结与思考

MySQL8中,日志的基本结构和原来一样;但是在整个处理流程上充分地异步处理了。其中,通过若干event将各个线程同步起来,有如下几个:

按lsn分区的事件:

  • write_events:当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=2时,通知相应的用户线程其等待的lsn已经write。
  • flush_events:当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=1时,通知相应的用户线程其等待的lsn已经flush。

通知对应线程的启动的事件:

  • writer_event
  • write_notifier_event
  • flusher_event
  • flush_notifier_event
  • closer_event
  • checkpointer_event

大致流程如下图:

image-20190910162425005

mtr提交时,首先通过prepare_write得到最终要写入的日志长度,分为5步:

  1. log_buffer_reserve:等待recent_written的空间,预留logbuffer的空间,如果空间不够,会调用log_write_up_to清理LogBuffer空间;log_write_up_to通过设置writer_event,异步触发log_writer写。
  2. write_log:将m_log的内容memcpy到LogBuffer中,然后在recent_written加一个link。
  3. log_wait_for_space_in_log_recent_closed:等待recent_closed的空间
  4. add_dirty_block_to_flush_list:将该mtr对应的脏页添加到flushlist中
  5. log_buffer_close:在recent_closed中加一个link。

log_writer等线程等待各自的event,然后开始进行处理。

recovery

mtr_commit会将该mtr对应的脏页添加到flush_list中,并在recent_closed中记下[start_lsn, end_lsn],recent_closed会维护一个tail位置,tail_lsn之前的是连续的区间段。

buf_flush_insert_into_flush_list(buf_pool, block, start_lsn);

flush_list中的dirty page的oldest_modify_lsn会记下mtr.start_lsn。然后,log_closer会不断的向前推进recent_closed的tail。

当需要做checkpoint时,checkpoint_lsn会根据recent_closed的tail_lsn进行取舍;在5.7中是取出flush_list中min(oldest_modify_lsn);但是在8中,由于flush是非顺序添加的,min(oldest_modify_lsn)之前会有一些dirty page还未添加进来。但是乱序的最大区间就是recent_closed.size()。因此,安全的checkpoint_lsn可以用min(oldest_modify_lsn)-recent_closed.size()

但是,这带来一个问题,min(oldest_modify_lsn)一定是某个mtr的start_lsn,但是min(oldest_modify_lsn)-recent_closed.size()就不一定了,有可能会执行某个logrecord group的[start_lsn, end_lsn]之间。这样在恢复时,就不能从checkpoint_lsn点进行恢复。

假如checkpoint_lsn指向了某个区间的中间,那么当前区间对应的dirtypage必然是落盘了(current_start_lsn < checkpoint_lsn),因此,解决办法就是找到>=checkpoint_lsn的第一个logrecord group(即,某个mtr的start_lsn)。

参考文献

MySQL 8.0: New Lock free, scalable WAL design

code of mysql8